“妻子對我說,‘你守著邊,我守著你’!”
“羅布泊里有一座燈塔,而我就是那個點亮燈塔的人?!?/p>
“我們把生命的春天背進了雪山?!?/p>
……
9月25日,由退役軍人事務(wù)部主辦,中共江蘇省委退役軍人事務(wù)工作領(lǐng)導小組辦公室、江蘇省退役軍人事務(wù)廳承辦的“紅色基因永傳承、強國復興立新功”全國老兵宣講團主題巡回宣講(江蘇站)活動在宿遷舉辦。
6位來自不同年代、不同地方、不同崗位的老兵,有著共同的身份——“全國老兵宣講團”成員。“我們想把故事講給更多人聽,希望也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一道光!”

為群眾往前沖鋒
齊耳短發(fā)、小麥色皮膚……第一個登臺宣講的老兵徐玲,是盱眙縣黃花塘鎮(zhèn)蘆溝社區(qū)黨總支書記。
她曾是中國第一批女水兵之一、中國海軍歷史上第一位女舵手、遼寧艦首位女操舵兵,參加過國慶60周年大閱兵,在亞丁灣對峙過索馬里海盜……從軍后的眾多重大時刻,讓徐玲明白一個道理:“軍人最大榮耀,就是關(guān)鍵時刻頂?shù)蒙??!?/p>
這些年,從部隊回地方,從機關(guān)到鄉(xiāng)村?!耙粋€城里姑娘,連韭菜和小麥都分不清,能行嗎?”面對群眾的不認可,徐玲不服輸:“來了就要干好,不然對不起我當過兵的身份!”
她把社區(qū)851戶人家全走了一遍。張大爺每月15日要去醫(yī)院檢查,李大娘家的鵝被鄰居家的狗咬了……誰家有什么事,都找她處理。如今走在村里,爺爺奶奶會喊她小名,“小芳子,來我家喝口茶呀!”
4年前蘆溝社區(qū)還是負債累累的落后社區(qū),如今已是萬畝蝦稻田連成一片的金色海洋。徐玲說,不管是“深海藍”還是“田野綠”,到哪都會保持操舵手的習慣——瞭望遠方、把定方向,讓軍人的本色閃亮、發(fā)光。

同樣閃亮、發(fā)光的,還有來自供電系統(tǒng)的退役老兵郭立梅。
脫下軍裝后,她毅然選擇了一份最基層的工作——國網(wǎng)銀川供電公司的抄表員。30年里,郭立梅從爬樓的抄表員,到管理6個營業(yè)廳、39名員工的班組負責人,始終不變的是“戰(zhàn)士沖鋒的姿態(tài)”。她帶的班組服務(wù)50萬客戶。她說,每塊電表背后都是一個家庭的冷暖,“我的服務(wù)時刻在線!”
“軍人退役不褪色,為民服務(wù)的道路永遠在前方!”郭立梅為自己的宣講畫上一個鏗鏘有力的句號。

用生命守護誓言
敦煌有莫高窟,敦煌以西就是死亡之?!_布泊?!傲_布泊里有一座燈塔始終亮著,而我就是那個點亮燈塔的人?!倍鼗褪泄簿盅诺な澜绲刭|(zhì)公園治安派出所原所長李生壽的開場白很“吸睛”。
1998年,紅十井派出所成立,李生壽是第一任所長?!拔覀冇彩窃诹_布泊這片絕境之地扎下根?!闭f是扎根,住的是帳篷,鍋碗瓢盆時常被沙塵暴卷走。在50℃酷暑和零下30℃嚴寒中,他們在無人區(qū)巡邏,先后抓獲數(shù)十名犯罪分子。
2001年底,紅十井派出所從羅布泊搬到雅丹世界地質(zhì)公園,更名為雅丹景區(qū)治安派出所。24年來,198次生死救援,26條生命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。“王之渙說‘春風不度玉門關(guān)’,我們這些警察不就是吹進死亡之海的春風嗎?”

在千里之外的阿拉善,中蒙邊境上,矗立著內(nèi)蒙古首家“戍邊夫妻警務(wù)室”。一對“90后”夫妻徐乃超、李文娜帶著2歲大的女兒守在這里,守護著8戶牧民和面積達3145平方公里的邊境管理區(qū)。
“和平從來不是饋贈,而是用生命守護的誓言。”老兵宣講團成員徐乃超,曾是一名武警邊防戰(zhàn)士,2019年轉(zhuǎn)隸為移民管理警察。2022年,中蒙邊境線要建抵邊警務(wù)室,他報了名。妻子李文娜也是一名警察,“跟你一起去!你守著邊,我守著你!”
阿拉善壯美景色的背后,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稱號——“生命禁區(qū)”。用電靠太陽能板和蓄電池,吃水要去8公里外拉,一年有200多天與風沙為伴……但再惡劣的環(huán)境,也擋不住兩顆熾熱的心。妻子發(fā)揮醫(yī)學專業(yè)特長,成立便民衛(wèi)生室……3年來,夫妻警務(wù)室打造了戍邊教育基地、托管班等8個便民站點。牧民們端來熱氣騰騰的餃子,拉來珍貴的生活用水?!拔覀儾粌H是邊境的守衛(wèi)者,更成了牧民信賴的自家人?!?/p>
2023年6月,戈壁灘上迎來一份珍貴的禮物——來自嬰兒的第一聲啼哭。從此,巡邏車里多了一個嬰兒座椅。夫妻倆給女兒取名漠漠:“阿拉善的這片沙漠,是我們守護的印記。要讓她記住這片養(yǎng)育之地,更希望她懂得,生命如胡楊,越是扎根荊棘,越要挺拔生長!”
“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移民管理警察。”徐乃超感慨地說,在祖國北疆漫長的邊境線上,有無數(shù)個移民管理警察。大家的努力,才讓祖國的版圖寸土不讓,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(yè)。“光榮應該屬于我的戰(zhàn)友們!”
臺下掌聲雷鳴,送給徐乃超夫妻,也送給他的戰(zhàn)友們。

做力所能及的好事
“大家看,這張照片上是我父親,他曾是一名抗戰(zhàn)老兵,可他卻給我敬了一個軍禮!”在宣講中,江蘇退役老兵、宿遷市黃河水上救援隊隊長王愛東曬出一張照片,現(xiàn)場很多觀眾為之淚目。
“作為一名退役軍人,到地方后如何發(fā)揮能力,為群眾服務(wù)呢?”2009年,王愛東組建江蘇第一支黃河水上志愿救援隊。
生命黃金救援時間僅有幾分鐘,救援隊起初只有一根竹竿、兩只救生圈……設(shè)備不夠、資金不足等問題撲面而來。王愛東自費3萬元,買了一艘二手救援艇。他帶著妻子搬進了古黃河畔一間小鐵皮板房,冬冷夏熱,一守就是十幾年。他首創(chuàng)水上救援24小時值巡制,以部隊的標準要求隊員們。
渡過險灘就是一馬平川。救援隊如今“鳥槍換炮”:7艘救援艇,還有河道清障挖掘機、水上吊車、遙控巡邏艇、電動救生圈……人員規(guī)模壯大為78支志愿分隊、注冊志愿者6.8萬余人,先后參與緊急救援救助2300余起,挽救432位群眾的生命。
十多年堅持做好一件事,王愛東說自己無怨無悔,唯獨對不起家人。多少個除夕夜,無法和家人團圓。有一年春節(jié),隊員們“強制”給他放了假。當他回到家時,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老父親一看到他,給他敬了一個軍禮,含混不清地說了一句:“快走,你任務(wù)重要!”王愛東說,“我當時愣在那里,淚如雨下?!睗M肚子委屈和不被理解,在那一刻都得到了認可。

“古咕丁”,是蒲公英的藏語諧音,意為“永恒的愛”。
浙江臺州退役老兵劉青,登臺宣講了她牽頭創(chuàng)辦的“古咕丁”公益項目。項目致力于將醫(yī)療知識如蒲公英種子般廣泛傳播。10年來,項目為中西部偏遠地區(qū)培訓校醫(yī)、裝配保健室、開展健康篩查及醫(yī)學課程,提升醫(yī)療服務(wù)和健康教育水平,累計服務(wù)兒童超萬名。??當?shù)?9間保健室落成,牧民們捧著哈達對這些來自大海邊的志愿者們說:“你們把生命的春天背進了雪山!”
“軍人的擔當,不只是戰(zhàn)場專屬的勛章,而是融入骨血的信仰。”劉青說。

新華日報·交匯點記者 聶偉